
1167万,美国邮轮在上海港外紧急转向!
一笔千万级别的港务费,让一艘美国豪华邮轮在中国港口外上演了现实版的“急速转弯”。
一艘美国豪华邮轮“RIVIERA”号原定10月15日停靠上海港,却在抵达前突然转了个90度大弯,径直朝韩国釜山方向驶去。
船上游客们听到广播里船长无奈的通知:“因港口政策调整,原定上海停靠行程取消,下一站改为釜山。 ”
没人想到,这场期待已久的中国之行就此夭折,仅仅因为一笔1167万元的港口费。
巨额账单:1167万港务费引发的变故
展开剩余87%这艘“RIVIERA”号豪华邮轮隶属于美国诺唯真邮轮控股公司,净吨高达29175吨。
根据中国自10月14日起实施的新规,它单次停靠上海港就需要缴纳1167万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
这笔费用可不是一次性支出。 按照新规,一年最多要交5次,到2028年收费标准涨到1120元/净吨后,全年费用将飙升至1.63亿元。
对比一艘豪华邮轮单航次仅200到300万元的净利润,这笔开销相当于50个航次的利润总和。
诺唯真公司内部成本核算表显示,如果按原计划停靠上海,加上之前日本港口的费用,这个航次将从盈利直接变为亏损。
对等反制:中美航运摩擦的背后
这场风波源自中美两国在航运领域的博弈。
2025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针对中国海运和造船领域的301调查结果,明确从10月14日起,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运营船舶、中国造船舶额外收费。
美方规定,中国船东的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起征,之后三年逐年上涨,每艘船每年最多收5次。
汇丰银行测算,仅中远海运一家每年就需缴纳15亿美元,整个行业年增成本超过21亿美元。
作为对等反制,中国交通运输部在修订《国际海运条例》后,于10月14日同步实施《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
新规覆盖五类涉美船舶:美国企业拥有的、美国运营的、美方持股25%以上的、挂美国旗的、美国建造的,全部需要加收费用。
精准设计:中方反制措施的巧妙之处
中方的反制措施设计颇为精准。
收费标准分四年阶梯式上涨:2025年400元/净吨,2026年4月17日涨到640元,2027年880元,2028年直接到1120元,同样每年最多收5次。
更有意思的是,新规中明确了豁免条款:中国建造的船舶、仅来修船的空载船舶可以免缴。
这一设计绝非随意之举。
全球55%的造船产能在中国,而美国造船产能还不到0.1%,这相当于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全球航运企业优先选择中国船厂。
效果已经显现——上海港的船舶维修订单近期已同比增长19%,不少船企特意调整行程来享受豁免政策。
连锁反应:美资邮轮的困境与抉择
“RIVIERA”号成为新规实施后的第一个“绕行者”,但绝非最后一个受影响的美资邮轮。
全球三大邮轮公司——嘉年华、皇家加勒比、诺唯真全是美国企业,掌控着全球大半邮轮市场。
而中国一直是它们的“摇钱树”。
2023年全球邮轮接待2.3亿人次,中国占了3800万,高达16.5%;中国游客人均消费6800元,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23%。
皇家加勒比2024年财报明确显示,中国市场营收占其海外业务的22%,是增长最快的区域。
但现在,这棵“摇钱树”开始收“管理费”了。
皇家加勒比有5艘邮轮长期跑中国航线,按2025年标准,一年仅特别港务费就需缴纳2.9亿元,中国区净利润将被压缩18%到25%。
为缓解压力,该公司今年3月宣布用现金和股票置换2亿美元可转债,试图优化财务结构,但面对逐年上涨的港口费,这些操作只是杯水车薪。
艰难抉择:交钱还是改道?
面对高昂的新费用,美资邮轮陷入了两难境地。
交钱的话,成本只能转嫁给游客,船票涨价后,客人肯定会流向不用交这笔钱的欧洲邮轮或中资邮轮。
不交钱就得像“RIVIERA”号这样改道,但航线调整谈何容易。
诺唯真的“喜悦号”原本运行“东京-上海-厦门-新加坡”航线,取消中国港口后要么缩短成“东京-新加坡”,行程吸引力大减,要么改道济州、釜山,多出来的航程需要多消耗20%的燃油。
“RIVIERA”号此次改道,光是处理乘客退订、赔偿误工费就花了近300万美元,还要为改道多烧的燃油额外支付50万美元。
这场由1167万港务费引发的连锁反应,已传到了美国本土。
诺唯真的股东们在10月16日的电话会议上炸开了锅,质问管理层为何不提前应对政策变化;皇家加勒比的工会也发表声明,担心中国市场营收下滑影响本土造船和维修岗位。
被取消行程的美国游客更直接在社交平台发起联名投诉,要求美国政府出面解决问题。
全球格局:航运话语权的较量
这场中美港口费之争,表面上是经济摩擦,实则是全球航运话语权的较量。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延通指出,美方此举“属于典型的跨域规则嫁接与工具化使用”,反映出美国“规避多边监督、简化制裁流程”的意图。
李延通进一步分析:“通过单边行动,美方绕开了世界贸易组织基于证据的争端解决机制和国际海事组织的专业讨论,将其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 ”
而中方的反制措施则体现了高度的精准性、克制性与规则性。
中方将反制范围限定于美资持股不低于25%的船舶,并明确了分阶段费率与中国造船舶的豁免条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东盟、欧盟等第三方无辜者的干扰。
这种精准界定与美方单边、泛化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中国“维护全球贸易与供应链稳定”的负责任态度。
上海港的夜晚依旧灯火通明。 就在“RIVIERA”号转向釜山后,一家欧洲邮轮公司主动联系上海港,提前缴纳费用,确认了下半年的停靠计划。
他们的负责人说得直接:“中国市场规则清晰,按规矩合作即可顺畅推进。 ”
这场围绕1167万港务费的博弈,仿佛是全球航运格局变迁的隐喻——美资邮轮在成本和收益间权衡,而中国港口依然繁忙。
规则已变,游戏继续。
发布于:江西省可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